灼熱絲試驗的過程及難點
1 退火處理
一個新的灼熱絲在應用于試驗之前應在至少120 A 的電流中退火至少10 h。總的退火時間是可以累計的。 若使用新灼熱絲前忽略了該步驟,既不符合標準的要求,也有可能會影響到試驗的結果。
2 灼熱絲的更換
在試驗中,試驗人員常常會忽視更換灼熱絲這一步 驟。在試驗之前,應當檢查灼熱絲頂部。當灼熱絲尺寸測量值降低到初始值的 97.5 % 時,應對灼熱絲及時進 行更換。舉例進行說明:如圖2 所示,比如初次使用的灼熱絲直徑 A 為 4 mm,過段時間后再次進行試驗前, 需對灼熱絲尺寸重新進行測量。如測量值為 3.9 mm, 此時已經降低為初始為值 4 mm 的 97.5 %, 根據標準 GB/T 5169.10-2017 的要求,就需要更換灼熱絲。
3 灼熱絲的維護
每次試驗完成后,觀察灼熱絲頂部若留有前次樣品的殘余物,可以用鋼絲球及時清理,并檢查灼熱絲頂部 是否有裂紋。
4 灼熱絲溫度的校驗
灼熱絲試驗的關鍵步驟包括對溫度的校驗,需要使用純度至少為 99.8 %,面積約 2 mm2 和厚度約 0.06 mm 的銀箔來校驗。當銀箔開始熔化時,溫度計應該顯示 960±10 ℃。這一步至關重要,應該嚴格控制溫度的范圍, 如果銀箔的熔化溫度超出 970 ℃,會導致灼熱絲實際試 驗溫度偏低,如果銀箔的熔化溫度低于 950 ℃,會導致 灼熱絲實際試驗溫度偏高,都會嚴重影響結果的準確性。
5灼熱絲施加的位置
除另有規定外,灼熱絲的頂端應施加在試樣ZUI薄之處,而且離試樣上邊緣*好不少于15 mm。
6灼熱絲溫度的施加
灼熱絲施加的溫度 T℃應在以下溫度中選取:550 ℃、 600 ℃、650 ℃、700 ℃、750 ℃、800 ℃、850 ℃、900 ℃、 960 ℃, 且應當 留意溫度的容差范 圍。 當 550 ℃≤ T ≤ 750 ℃范圍內,溫度容差為 ±10 ℃;當 800 ℃≤ T ≤ 960 ℃范圍內,溫度容差為±15 ℃。
7施加的力和速度
灼熱絲施加的力和速度都應精準控制,以防止過強 的撞擊力對試驗是否起燃結果的影響。灼熱絲應保持水平,且在移動時應保持對試樣施加 0.95±0.10 N 的力。 灼熱絲接近和撤離速度約為10 ~ 25 mm/s。且接近的速率應在接觸試樣時接近 0。